你的自我,決定你容易有什麼情緒?

你的「自我」(ego)在塑造你的感受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你的自我是什麼以及它如何運作是極其重要的。

自我到底是什麼?
人們經常說某人「自我很膨脹」,這裡的自我指的是接近驕傲的東西。雖然驕傲無疑是自我的一種「表現」,但那只是其中一部分。你可能表現得毫不驕傲、顯得很謙遜,但仍然被你的自我所控制。
自我,其實是你一生中所構建的自我認同或身分認同。這種認同,是透過你的思想創造的,它是一種頭腦所創造的身分認同,並沒有具體的真實存在。
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本身並沒有意義。你只是透過對這些事件的詮釋,來賦予這些事件意義。此外,你之所以接受關於自己的某些事物,是因為人們告訴你要這麼做。再者,你可能會以類似的方式認同你的名字、年齡、宗教、政治信念或職業。
這種依附有其後果。依附會創造信念,而這些信念會導致你體驗到特定的情緒。例如,當人們批評你的宗教或攻擊你的政治原則時,你可能會感到被冒犯了。

你是否覺知到你的自我?
你對自我如何運作的理解,取決於你對自我有多少覺知和意識。意識程度最低的人甚至沒有覺知到自我的存在,結果就是被自我所奴役。
相反地,高度自覺的人可以看透自己的自我。他們了解信念如何運作,也了解對一組信念過度依附如何在生活中製造痛苦。事實上,這些人會成為心智的主人,與自己和平相處。
請注意,自我既非好的,也非壞的;它只是缺乏自我覺知的一種結果。當你覺知到它時,它就會逐漸消退,因為自我與覺知無法共存。

自我對身分認同的需求
你的自我是一個自私的存在體,只關心自己的生存。它有自己的生存機制,會盡一切可能來持續存在。它最關心的並不是你的幸福快樂,也不是你的心靈平靜。相反地,你的自我是焦躁不安的,它希望你成為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它希望你去做、去獲得、去實現偉大的事,讓你成為某號「大人物」。
正如之前提到的,你的自我需要一個身分認同才能存在,它透過對事物、人、信念或想法的認同來實現這一點。現在,讓我們來看看你的自我用來強化其身分認同的一些方式。

實體物品
自我喜歡認同於物質東西,這樣的認同在現今的世界蓬勃發展。當今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資本主義與消費社會,就是集體自我的產物。
行銷人員精準了解人們認同於事物的需求。他們知道人們不僅僅是在購買產品,也是在購買與產品相關的情感或故事。通常,你會購入特定的衣服或某款車子,是因為你想要傳達關於自己的一個故事,例如你可能想提升自己的地位、看起來很酷,或是表達你的獨特個性。
利用東西來創造一個你可以認同的故事,就是自我的運作方式。這並不表示東西本身是錯的;唯有當你過度依附於物質東西,並相信它們能夠滿足你時,這才會成為一個負面問題,因為它們在實際上並無法滿足你。

你的身體
大多數人會從自己的外貌獲得自我價值。你的自我喜歡你外表的樣子,因為這是最容易辨認和量化的東西。你若強烈認同於自己的外貌,往往也更容易認同於身體和情緒上的痛苦。也許你不相信,但你真的可以觀察自己的身體而不「認同」它。

相識的人
自我也會從你與他人的關係中獲得身分感。自我只對「能從他人身上獲得什麼」感興趣;換句話說,自我依賴於利用他人來強化其身分。如果你誠實面對自己,就會發現自己所做的事情,大多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可:你希望父母為你感到驕傲,希望上司尊重你,希望妻子愛你等等。

◆親子關係:有些父母的自我導致他們對子女產生強烈的依附和認同感。這種依附是奠基於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子女是他們的「所有物」。結果,他們試圖控制子女的生活,並「利用」子女去過一個「他們」自己年輕時想要的人生,這稱為「透過子女代替他們生活」。
◆伴侶:「需要某人」的感覺也是自我的一種展現。安東尼.德梅洛用一句很美的話來形容這種情況:「孤獨不是由他人的陪伴所治癒的。孤獨是透過接觸現實來治癒的,透過了解『我們不需要別人』來治癒的。」當你領悟到自己其實不需要任何人時,就能開始享受他人的陪伴。你能以他們真實的樣子看待他們,而不是試圖從他們那裡得到什麼。

你的信仰
你的自我也會利用信仰來強化其身分。在極端案例中,人們會對自己的信仰產生強烈的依附,強烈到願意為了保護它們而死。更糟的是,他們甚至願意殺死那些意見不合的人。宗教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說明了過度依附於信仰的危險性。自我會利用任何信仰來強化其身分,無論這些信仰是宗教、政治,還是形而上學的。

更多認同對象
◆你的姓名
◆你的性別
◆你的種族
◆你的國籍
◆你的文化
◆你的家人/朋友
◆你的個人故事(你對過去的詮釋、對未來的期望)
◆你的問題(疾病、財務狀況、受害者心態等)
◆你的年齡
◆你的工作
◆你的社會地位
◆你的角色(如員工、家庭主婦、父母的身分、就業狀況等)
◆你的欲望

加入好友

書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