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 李明憲教授
這本書極值得一讀,是屬於略專業的科普書籍,突破性的新知,讓人腦洞大開,看過我的這篇導讀再進行閱讀,會幫助你更快速理解,醫學專業人士、教育者──尤其是自閉症兒童的家長更會受益匪淺。
*我們的教育應該如何建立安全環境?
*低頻的聲音為何帶來恐懼?
*為何產生解離(dissociation)後,有些人無法恢復?
*自閉症孩子的生活環境布置應該注意哪些線索?
這些答案都會在書中獲得解答,但是因為整本書的編排方式是對話式,而且第一章就是一堆醫學名詞釋義,導致剛開始閱讀時,會有些專業不足的壓力,因此我建議可以先讀第六、第七章之後,再閱讀前面章節,會更快速。
貫穿整本書的理念就是:追求安全感是我們的天性,一旦神經系統察覺危險,就會啟動各種機制,如果適應不良就會引起創傷,甚至無法回復。
我們熟知大腦的杏仁核會引發戰鬥或逃亡反應,這些反應作者稱為主動反應,另外還有一個我們經常忽略的狀態,也就是書中所說的非主動反應,在低等動物的表現就是裝死、脫糞等等現象,在人類則是精神解離或無反應的僵呆、崩潰,而這其實就是人們遭遇創傷因應的一種因應方式,不應責備,應該正視為一種正常反應,並勇敢回復社交模式。
***
作者提出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深刻的視角,可以幫助我們更理解自律神經系統以及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所發生的作用以及如何在創傷中恢復。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或稱Polyvagal理論,多重是指迷走神經的分支是具有階層的,這一理論將自律神經系統視為由三個連續的分支組成,而不僅僅是傳統的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二元對立。
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基礎是自律神經的演化,從無頜魚到軟骨魚再到硬骨魚,自律神經的演化歷程漸次出現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調控。在哺乳動物出現後,副交感神經開始分支,包括了背側迷走神經,它調節器官的神經運作,以及腹側迷走神經,它負責調節心跳和呼吸。這三個分支的作用各不相同,並根據外界環境的不同而調整,影響我們的身體反應和情緒狀態。多重迷走神經理論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壓力、焦慮、創傷等心理健康問題,同時也有助於改善人際關係和教育實踐。
這理論指出,當外界刺激觸發我們的反應時,我們的身體會依次啟動不同的階段反應,以評估周遭環境的安全性。一開始是第三階段,它通過社交溝通方式,如微笑和傾聽,試圖拉近人際距離,獲得安全感。如果第三階段無法讓個體感到安全,那麼就會轉入第二階段,啟動交感神經系統,準備進行「戰或逃」的反應。如果第二階段仍然不奏效,那麼就轉向第一階段,出現原始的應對反應,如昏厥或裝死。
但是,誰來判斷何時足夠安全呢?
***
作者引入了「神經覺」的概念,用來描述我們的神經系統如何評估周遭環境的安全性。這種神經覺發生在我們大腦最原始的部位,我們的意識無法感知,但它可以接收我們意識無法察覺的信息,並且反應速度更快。你可能曾經有過所謂的「第六感」,這實際上就是神經覺的作用。然而,它也有可能出現錯誤判斷,導致我們無法正確理解現實,甚至扭曲事實。
神經覺失靈的原因可能是憤怒、恐懼、冷漠、重大創傷或身體疾病。幫助那些神經覺受損的人,例如自閉症、超敏症或重大創傷受害者,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需要找到方法重新調整他們的生理機能,防止他們的生存防禦機制攻擊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幫助他們恢復感受安全、放鬆和建立真正互惠關係的能力。
儘管這本書於2017年出版,但其理念至今仍然新穎且持續被探討和應用。它提出了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不再將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對立起來,而是強調了多重迷走神經的作用,並指出副交感神經在安全感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目前此一理論在創傷治療以及其他心理健康領域持續產生重大影響。多重迷走神經理論認為,許多心理疾病,包括憂鬱症、創傷後症候群以及兒童常見的問題如過度哭泣、過動和自閉症,都源於安全感的缺乏。這一理論已經開始應用在實際治療中,特別是在改善自閉症兒童的社交行為和處理創傷後症候群方面,並且在處理慢性疼痛方面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作者多年的研究和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為醫療保健領域帶來了真正的革命,推翻了一些過去的錯誤觀念,這些錯誤觀念導致了對分娩、嬰兒護理、兒童教育和創傷治療等領域制定了有害的政策。然而,要使這一新的理解得到廣泛接受以及政策上的巨大變革,仍需要繼續努力。
作者是多重迷走神經研究所的創始人,他還有其他的著作包括《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情緒、依附、溝通與自我調節的神經生理學基礎》、他也與Seth Porges 合著了《我們的多重迷走神經世界》(2023年),並與Deb Dana共同編輯了《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臨床應用:多重迷走神經療法的出現》(2018年)。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更進一步閱讀,。如果需要更多的資訊與理解可以到作者的官網。https://www.stephenporges.com/
***
我看完這本書,除了得到科普新知外,也自省我們擁有真正的安全嗎?我們的胃腸是否經常有問題?容易憤怒?是不是經常睡眠不好?當身體給我們訊號時,我們卻不去尊重,反而否定,甚至靠鍛鍊與所謂的意志力去抵抗,那最後一切就會太晚了。讓大家透過這本書,理解自我的神經覺,一起找回我們真正的安全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