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室的門為什麼要做那麼小,高度還規定要低於90公分?你不可不知的日本茶室設計

在日本古代,茶會較屬於貴族的活動,把茶室的門開得如此的小,有提醒人謙遜之意,也就是說,即便社會地位再高、再富貴榮華,要進入茶室之前,也要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外面,彎身、跪行進去,不然就會卡住,進不去了。

茶室原來是日式房屋一般起居室中的一部分,以簾子掩蔽,被稱為「囲い」,也就是圈地之意。「茶席」,也就是單獨的茶室,承襲了這種設計,後來發展成被稱為「数寄屋」的獨立茶屋,意思是幻想之居空之居,或者是非對稱之居;日本明治時期的美術家、思想家岡倉天心對此的解說如下:

「這是一座幻想之居的原因,是由於它是為了容納詩意的衝動而建造的,轉瞬即逝的構造。它之所以是空之居,是因為,在為了當下的美學需要而可能放進去的事物之外,它是毫無裝飾的。它是非對稱之居,則是因為它是被奉獻給對不完美的敬拜,刻意留下未完成的事物,讓想像力的發揮來完成。從十六世紀開始,茶道的理想對我們的建築造成如此大的影響,以至於裝潢設計極度簡潔,使得現在的一般日式房屋內部對外國人來說,幾乎是荒蕪一片。」

第一間茶室

第一間茶室在京都銀閣寺,這間茶室對遊客和朝聖者來說,仍然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探訪目標。

茶室地板中央有凹陷於地面的火爐,設置在規定的地方。一位遊客如此描述:「這個古雅的小房間,看起來更像遊戲室,而不像強大君主的故居。」它像僧侶小屋一樣空無一物,過去歸屬於足利義政最寵信的畫家、詩人及茶師相阿彌所有。

第一間獨立的茶室

第一間獨立的茶室,也就是茶屋組合,是千利休在服侍豐臣秀吉時的創作,包括容納五人、合乎茶室體統的一間小屋,還有一間水屋(即準備室),茶具在此清洗和整理;等候處(待合い),賓客在此等候,直到受召喚進入茶室;以及連接門廊與茶室的路地(即庭園小徑)。茶室本身暗示著優雅的貧乏,然而它對物品的選擇和精細的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使得茶室的建造通常是一件所費不貲的事情。

茶室的儉樸和純粹,是受禪宗寺院的啟發而來。此外,岡倉天心告訴我們,茶室十平方英尺的大小,是受到《超日王契經》中一段文字的啟發,其中描述文殊菩薩及八萬四千名佛教徒被迎進一個這種大小的房間內;這個寓言是建立在「對真正開悟的人來說,空間不存在」的理論基礎上。

從浮世通往心無塵垢聖地的茶室小徑

路地(也就是小徑)是用來阻斷與外在世界的連結,同時象徵冥想的第一階段。茶道大師在布置前往茶室的引道時,表現出非凡的巧思,其特色是不規則的踏腳石,即使身處在城市中心,引道沿途乾燥的松針、覆蓋苔蘚的燈籠和常綠樹,都暗示著森林的精神。千利休說,在鋪設路地時,要達成靜謐和純淨效果的秘密,藏在一首古老的歌謠中,內容如下:

我展望未來;

未見鮮花,

亦未得見色彩斑斕之葉。

濱海沙灘之上

孤獨的小屋佇立

在漸漸微弱的

秋日傍晚的天光中。

茶道儀式的偉大宗師小崛遠州,則在以下的詩文中找到靈感:

一片夏日樹林,

一小片海洋,

一輪傍晚的蒼白明月。

茶室美學中的茶道精神,所有設計都有暗喻

經過如此的準備後,賓客逐漸走近茶道聖地。如果他是一位武士,會將配劍留在凹陷處下方的架子上,因為茶室是和平之家。貴族或平民在清洗過雙手後,會彎下腰進入拉門內;拉門的高度不會超過約90公分,目的在灌輸謙遜的觀念。

茶屋內,主人和賓客依照嚴格的規則為進行儀式就座。每一間茶室都有幾樣其設計「非用來描述,而是暗喻」的事物,這有助於擴展美好與寧靜的想法。畫作或花藝、鳴響的茶壺、室內整體的潔淨與美妙,甚至茶室建築上的缺陷,都暗示著人類生命的短暫本質;這一切事物吸引著賓客度過時間,並邀請他的靈魂沉浸於抽象的真與美當中,暫時忘記平凡世間的嚴酷與生硬。

禪宗的理念很容易便能融入這樣的幻想之居、空之居、非對稱之居中。難怪茶道對日本的美術和工藝會產生如此顯著的影響,因而那些藝術被束縛在保守的界限內,若有任何有誇耀傾向或低俗的展示,都會被嚴肅且立即地制止。

——————————-

茶道的原則自西元十三世紀以來,影響日本人民的思想及生活最為深遠;這種影響在特質上如此有益,以至於日本最純粹的理念都可以直接追溯到這些原則上。奢華被轉換為精緻,自我克制成為至高無上的美德,而簡樸是它最主要的魅力。由其所生成的藝術與詩文的理念,創造出能與民族存續時間一樣悠久的浪漫主義。全球歷史上從未有如此高階思維的準則與簡樸的生活方式,如同在茶道的影響下,被轉換成實際的表達方式。

加入好友

書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