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自《茶飲世紀踏查》
在中國全境茶樹栽種範圍擴張的多數時間裡,關於茶樹種植與茶葉製造加工的文獻知識是十分貧乏的,幾乎都是口耳相傳。
雖然在同時代的文學作品中有一些提到茶的敘述,但內容大多是零碎片段的,能提供給種植者的實際指引十分有限,或甚至趨近於無,直到中國學者陸羽在西元760年至780年間彙編了《茶經》一書,成為了第一本專門論述茶的著作。
《茶經》洩漏了不可外傳的秘密
中國早期的農人受惠於陸羽的著作良多,而全世界虧欠陸羽的卻是無法估算。如果不是《茶經》傳授了關於茶樹種植與製茶技術的知識,在近千年之後讓雅各布森、戈登、薩繆爾.博爾、羅伯特.福鈞等人獲益匪淺,這個世界可能依舊對飲茶的樂趣一無所知,因為當時的中國人相當守口如瓶。
我們必須謹記,茶在當時與黃金一樣貴重,絕非是能與外邦人隨意談論的話題,關於茶樹種植與茶葉製作的秘密,也是不可被洩露的。
然而,它們還是被揭露了出來,因為《茶經》在四處打探的外邦人面前,將這些嚴格保守的秘密公諸於世。雖然這些外邦人最終還是會學得所有要領,但《茶經》一書簡化了他們的探索過程,並加速了知識普及那一天的來臨。理論上來說,這種情況是前後不一、有所矛盾的。尤其是最小心翼翼守護著茶的秘密不被外邦人知曉的那些商人,必須為茶商彼此間宣揚關於茶的重要事實的文字記錄而負責時,這種矛盾更加顯而易見。
中國戲劇的丑角演員
當時,茶商四處尋找能將茶產業中所有零碎知識整合的人選,後來靈機一動想到了陸羽,他是有著高超能力及廣博才藝的有趣名士。從中國文學作品中逸散在四處的引文裡,我們可以拼湊出陸羽大膽創新的人生故事。
陸羽是一個棄兒,他的奇特出身故事,類似《聖經》中摩西被藏在蘆葦叢裡的情況。陸羽是湖北復州人(今湖北天門),相傳是被一位僧侶發現並收養。後來,陸羽拒絕皈依佛門後,便被分派去擔任僕役的工作,希望藉由戒律馴服他驕傲的靈魂、教導他真實的人性,並讓他能融入古板且循規蹈矩的當代風氣。
但是,陸羽始終我行我素,厭倦了這些低下卑賤的工作,最後聽從廣闊世界的召喚並逃離寺院。
成為一名戲劇丑角,是他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他所到之處,開心的人群都因為他詼諧滑稽的舉止而對其讚譽有加,但是他一點也不快樂。
他的故事類似於將憂愁悲傷的心情掩蓋在丑角外衣下的古老熟悉故事裡。而陸羽感到不滿足的原因,其實是來自於追求學識的野心遭遇挫敗。
陸羽深切地渴望知識,而其眾多崇拜者之中的一位官員成了他的資助者,為陸羽的自學提供各式書籍。儲藏大量古代智慧的中國古籍世界對陸羽打開了大門,自此,陸羽迸發出更強烈的雄心壯志;他想要為民族的知識庫存添磚加瓦,甚至渴望進行創新,而茶商的請求正是陸羽一直在尋求的機會。
為茶制定規範法則的第一人
茶商需要一個能將其日益發展茁壯的產業中,那些凌亂無系統的知識整合起來的人才,也需要這個人的才智,將茶產業由粗陋的營利主義中解放,並引導茶產業的發展達到最終理想化的目標。
陸羽在喝茶的儀式中,發現了支配控制著所有事物的和諧與秩序,成為第一位茶的傳教士。他在《茶經》中為贊助者寫下「茶論」,是第一位為茶制定規範法則的人,後來日本人根據這套規則發展出日本茶道。
陸羽的崇拜者將他尊為茶聖,而且從此被視為中國茶商的守護神明。就像拉斯金(Ruskin)所說的,「一個人所能成就的最偉大的事,便是對某事有所領會,並以最簡單的字彙表述此事」,無人能夠否認陸羽在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中應該擁有一席之地。
陸羽的晚年生活是愜意的,他被皇帝以朋友之誼相待,而且無分貴賤的所有人都對他十分崇敬。
但是,陸羽為了尋找生命奧秘的解答,重返隱居的狀態,回到最初的原點,使他的人生成為一個完整的圓。這不就是偉大的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嗎?
就這樣,在西元775年,陸羽成了一位隱士。五年後,《茶經》刊行,而陸羽在西元804年辭世。
《茶經》分為三卷,共十章。陸羽在第一章中論及茶樹植株的性質,第二章談到採茶的工具,第三章敘述製茶的工藝。第四章列舉並敘述煮茶裝備的二十四種用具,我們可以發現陸羽對道教象徵符號的偏愛,以及茶對中國瓷器的影響。陸羽在第五章描述了泡茶的方法。剩餘章節則論及常用的喝茶方法、茶相關歷史資料的總結、著名的茶葉種植地,以及飲茶相關用具的圖示。
——————————–
《茶飲世紀踏查》中有更多關於茶的傳奇故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