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引發失調的原因,我們可以粗略地將自律神經失調症,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體質型】體虛的人要注意
受體質影響而患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的人,通常是透過儀器檢查時,才發現自律神經功能不穩定或異常,但進一步進行心理測驗,卻發現患者有不錯的壓力耐受度。這代表其自律神經失調的因素與心理關係不大──這類患者較少,並不常見。
體質虛弱的人,自律神經較容易紊亂,如嬰兒時期容易受驚、發燒、腹瀉;幼兒時期容易暈車;青少年時期有貧血症狀;或者是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的女性,陷入自律神經失調症的機率較高。這類病人只需調整自律神經的作用,讓其功能恢復正常即可──透過呼吸訓練、瑜伽、太極等方式,對於自律神經的調整都有顯著效果。
【壓力型】性格是主要關鍵
受到壓力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類型,是自律神經失調症中最大宗的族群。從這群人的心理測驗結果可清楚判斷,壓力已對他們的心理、精神造成嚴重困擾,而透過專業儀器的檢測,亦能發現自律神經運作異常等相關生理表現。
然而,並非每個人都會因為壓力而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性格才是關鍵原因。通常來說,這類患者習慣壓抑,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比較嚴格。外在的壓力,再加上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不知不覺中相乘累積,一旦超出所能承受的範圍界線時,自律神經失調就來報到了。
千萬別以為受到壓力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者都是無法承受壓力的一群或能力不足的遜咖。抗壓力較差的確容易因為壓力而引發自律神經失調,但也有不少人是因為能力絕佳、事事受到他人倚賴,承受太多壓力卻沒得到排解,到最後才不幸潰堤。
【精神型】「太閒」的後果
如果說,被生活壓力追著跑的人,是因為「太忙」而罹患了自律神經失調,那麼這類型的人就是因為「太閒」了,所以才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許多退休的、子女離家的長輩的患者,都屬於這類型。
對這些因為太閒而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來說,「閒」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還是一種壓力,而且是精神上的壓力。諸如生活上缺乏寄託、頓失人生目標或重心、每天睜開眼都不知道今天要做什麼……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形成潛在的精神壓力。當這種壓力長時間存在,情況又沒有獲得改善,自律神經的運作便很容易走向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