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充分證據證明胃酸分泌會隨著年歲漸增而減少──從十九世紀晚期到二十世紀中期,經常有研究人員提出報告,表示罹患無酸症的人數隨著年齡而增加,二十歲的人中大約有4%,而六十歲的人中則高達75%;無酸症即近乎或完全沒有胃酸,又名「胃酸缺乏症」與「胃酸過低」,也稱為「胃酸過少症」。
胃酸分泌量太低會發生什麼事?
近期在1996年,有位英國醫師檢閱與年齡相關的腸胃道疾病,提出胃酸的產量通常會隨著人們變老而下降,原因在於製造胃酸的細胞有所減少,這種情況稱為「機能性萎縮胃炎」或「胃部萎縮」。此外,六十歲以上的「正常」、健康人士──沒有胃灼熱症狀──有很大一部分患有機能性萎縮胃炎。
機能性萎縮胃炎是「與年齡相關」的胃酸量逐漸減少情況的主要發生原因。許多研究都證實,患有機能性萎縮胃炎的人特別容易罹患超出胃部與食道範圍外的多種嚴重病症。這些病症包括:
‧重要維生素、礦物質與胺基酸吸收不良
‧蛋白質消化不良
‧過敏
‧兒童支氣管性氣喘(機能性萎縮胃炎「與年齡相關」的明顯例外)
‧抑鬱症
‧惡性貧血
‧胃癌
‧胃部與小腸內細菌增生,隨之併發各種症狀,例如:胃灼熱、「脹氣」、便祕、腹瀉,以及染上可能致命傳染病的機率增加,比如霍亂與沙門氏桿菌
‧皮膚病,包括各種形態的痤瘡、皮膚炎(發癢、泛紅、腫脹)、濕疹及蕁麻疹
‧膽囊相關疾患(膽結石)
‧類風濕性關節炎
‧紅斑性狼瘡
‧葛瑞夫茲氏症
‧潰瘍性大腸炎
‧慢性肝炎
‧骨質疏鬆症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老化加速
動不動就吃中和胃酸或抑制胃酸藥物的風險
假若胃酸這麼重要,而且胃酸分泌量長期過低可能讓人們罹患慢性病,服用以讓胃酸更加短缺為唯一目的的藥物,是否有任何意義?
科學研究至今仍無法提供決定性的證據,可證明服用抑酸劑會引發機能性萎縮胃炎。然而,已有許多報告顯示,服用普利樂有時可能導致罹患胃酸缺乏症,而且在停止服用該藥物後,相關症狀仍會持續超過兩年的時間;更何況,即使這種藥物沒有對胃裡製造胃酸的細胞造成破壞,仍可能形成一種相當於胃部功能萎縮的長期狀態。換句話說,疾病與藥物兩者達成了同一項成就:它們都使得胃部酸度大幅降低到遠低於正常的程度。
普利樂受到廣泛運用才僅僅數年的時間,而普托平、Aciphex、Protonix與耐適恩則是更新的藥物。隨著這些藥物變得更受歡迎,因藥物所導致的持續性胃酸過低狀況開始邁入第二與第三個十年後,大家是否會目睹胃癌、關節炎、骨質疏鬆症或其他嚴重疾病的發生率攀升?我們認為這是很有可能發生的情況,不過為了達到「科學上的準確性」,我們必須說沒有人知道明確的答案。
然而,究竟為什麼要冒這種風險呢?
更多請見《胃酸疾病完整療癒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