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鄧恩(John Dunne)寫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本書,如果他知道書名所說的情況對於現代男人來說大多是不正確的,可能會在墳墓裡翻滾。
我們文化裡的男性,從一開始會走路和說話的時候,就經常被灌輸挖苦性羞恥的孤立過程——
大部分的男孩因為犯錯、失去機會和用眼淚回應痛苦時,就會被無情地奚落,每當他們有點畏縮,就被嘲笑是「愛哭鬼」、「懦夫」和「娘娘腔」,而這些嘲笑通常是帶著大量的惡毒和厭惡來攻擊,這使得大多數男孩在有語言技巧可以表達自己的脆弱之前,就先學會厭惡自己的脆弱。
大多數的男孩透過後天的挖苦「教養」而與自己的情緒失聯了,除了憤怒以外,每一種情緒都被嘲弄到消失了,漸漸地,他們學會自動壓抑其他感覺,尤其是恐懼和悲傷,並且用憤怒來取代它們。於是,憤怒地挖苦就變成了唯一可被接受的男性情緒表達模式。
雖然有些男孩在長大後變成了暴怒狂,但大部分男孩後來都學會如何用挖苦來控制自己的憤怒,大多數人漸漸變成現代「男性沒有感覺」的刻板印象,且對於「感覺」這個概念感到迷惑。
要是男孩受到足夠多的挖苦所刺激,也會失去對他人的感受與脆弱的容忍度,於是他們的同理心與自我憐憫感的屍體,便一起被埋在無意識的墓園裡。
然而,沒有了自我憐憫,就難以對他人有真正的同情心。許多男孩成長為從不知道什麼是真正親密感的男人,因為他們用挖苦來疏離身邊的每一個人,而其他人會因為這些男人冷酷傷人的溝通風格,而害怕太過親近他們。
這情形會把一個普通男人困在一座過度保護自我的荒島上,無法給予或接受情緒支持。他們害怕著,如果承認自己惹上麻煩或需要幫助的話就會被奚落,所以缺乏開放地溝通個人創傷所帶來的撫慰滋養。
荒蕪世界的主人不知道什麼是溫暖、溫柔或安慰,只知道自己冷淡的面孔、永不顫抖的雙唇、勇敢的字眼和俐落的下顎線條。他的悲傷或受傷的感覺,必須淹死在啤酒裡,或是藏在某種強迫性的活動裡,而他能放下警戒的唯一時候,就是在浴室或臥房的孤獨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