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拚命是沒用的!——為什麼「意志」總是輸給「想像力」?

如果翻開字典查「意志」這個字,會找到這樣的定義:「自己決定做出特定行為的能力。」一般人多半都會接受這個定義,並認為它無懈可擊,但事實上,這個定義根本就錯得離譜。

我們引以為傲的意志其實總會對想像力讓步——這是鐵錚錚的事實,而且毫無例外。

你或許會驚訝地說:「這真是胡說八道!自相矛盾!」但我會說:「完全不是!而且這是百分之百的事實。」

為了讓自己信服,請你睜大眼睛看看四周,試著理解眼前所看到的世界。我相信你會得到一個結論:我所告訴你的,既不是空泛的理論,也不是腦殘的妄想,只是把事實簡單地表達出來罷了。

假設我們在地上放一塊木板,長約9公尺,寬約30公分。很明顯的,任何人都能從木板的這一端走到另一端,不會踩到木板外面去;然而,如果這塊木板是放在教堂塔樓那麼高的地方,我想,就算只需要走個2、3公尺,又有幾人能走在這塊狹窄的木板上?我相信沒走上兩步你就會開始顫抖了,而且不論你的意志有多麼努力,最後你一定會掉落到地面上。

為什麼木板放在地面時,你不會跌倒,一旦把它抬高到上面,你就會掉下來?很簡單,因為在第一種情況下,你認為走到木板的盡頭很容易,但在第二種情況下,你會想像自己做不到。

請注意,意志無法使你前進——如果你想像自己做不到,就絕對做不到。

磚瓦匠和木匠之所以能夠完成這種壯舉,只因為他們自認為做得到。在高空上會有眩暈感,是因為我們想像自己快要摔下去的感覺所致。不論我們的意志有多麼努力地想克服,這種想像就是會變成事實,而且越是努力,不想要的結果就會越快實現。讓我們來看看失眠者的情況:如果他不做任何努力地去睡覺,就可以靜靜地躺在床上;反之,如果他用意志來強迫自己入睡,只怕他越努力,就會越睡不著。

你有沒有注意到,如果你越努力地想記起某個忘記的名字,就越想不起來,直到你把「我馬上就會想起來」的念頭改成「我已經忘記了」,這個名字就會毫不費力地浮現。

會騎腳踏車的人,請回想一下當初是怎麼學會的?你緊抓著把手向前騎,很怕自己會倒下來。突然路中間出現一個小小的障礙,你想繞過它,但越是想避開它,就越可能會撞個正著。

誰沒有控制不住突然想笑的經驗?在當下,你越是想控制自己別笑,反而越容易爆笑出聲。

每個人在前述這幾種情況下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我不想摔下來,但是我控制不住。」

「我想睡覺,但是做不到。」

「我想記起某某女士的名字,但是做不到。」

「我想繞過那個障礙,但是做不到。」

「我想止住不笑,但是做不到。」

正如你所見的,在每種衝突的狀況裡,想像永遠勝過意志,毫無例外。想法(ideas)的力量亦然,如果將帥帶頭往前衝,其他人就會跟隨在後;若他高喊「各人自己顧自己!」肯定就會打敗仗。為什麼?因為在前者中,士兵想像必須向前衝,但在後者裡,他們想像已經打敗了,必須各自逃生。

潘訥智(Panurge,是十六世紀法國作家拉伯雷[François Rabelais]《巨人傳》 中的人物,他向同船的牧羊人買了一隻羊卻覺得價格太貴,為了報復,他把羊丟下海,結果牧羊人其他的羊也跟著跳下了海)非常明白想像力如何引發行動的傳染力。他為了報復同船的商人,於是買下對方最大的一隻羊,然後丟到海裡。當然,他事前就知道其他羊也會跟著跳下海,而事實也真是如此。

人類跟羊有些類似。我們想像自己無法跟別人不同,因此會不知不覺、無法抗拒地模仿其他人的行為。我可以舉出一千個以上的例子,但又怕太多的舉例會讓你覺得無趣,但我無法不去提「想像力擁有極巨大力量」這個事實——換句話說,無意識對抗意志的力量就是這麼的強大。

有些酗酒者很想戒酒卻做不到,如果你問他們,他們會很誠懇地說,他們很想保持清醒,而且很討厭喝酒。然而,他們雖然了解喝酒對自己有害,卻還是抗拒不了違反意志去喝酒的驅力。

同樣的,有些罪犯會不由自主地犯罪,每當被問到為何這麼做時,他們的回答是:「我控制不了自己。有什麼東西在驅使我,而它比我更強。」

他們說的全是真心話,他們是被迫那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想像自己無法阻止自己那麼做。

我們這些以意志為傲、相信可以依照個人意願自由行動的人,實際上不過是可憐的、被自己想像力操控的傀儡。

只有學會引導自己的想像力,我們才有可能擺脫成為傀儡的枷鎖。

──摘自《暗示效應》,愛彌爾.庫埃著

加入好友

書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