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電競不死鳥」之稱的亞洲統神(張嘉航),最近在直播中提到自己糖化血色素高達7.9,一般人的糖化血色素指數約在4至6%之間,7.9已經是罹患糖尿病的邊緣了,導致「統神糖尿病確診」話題在PPT引發熱議。臺灣2021年糖尿病就醫人數高達242萬人,糖尿病的盛行率也在提升,每10個成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控制血糖已經成為大家都要會的本領。
除了飲食調整,配合醫療,定期健檢,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還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
戒菸
如果你抽菸,請立刻戒菸,戒菸助於提升好膽固醇。假如你已經戒菸失敗過50次,現在是戒第51次的時候了;你不但有能力戒菸,而且一定會成功,請找醫師幫助你戒菸。

規律運動
即使是溫和運動,像每天散步,都對健康很有幫助。請找醫師幫你評估心臟、關節和整體健康狀況,以決定你是否可以開始運動。
如果你患有第一型糖尿病,會發現在運動當下和運動後,血糖都會急速下降。第一型糖尿病患如果使用胰島素或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例如格力本、格力匹來、glimepiride、nateglinide和repaglinide等,也會有同樣的情形。這些病患必須對低血糖症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注意隨時配合血糖的變動來調整進食的計畫、藥劑用量和運動量。
以下2個關鍵能輕鬆達到運動的效果:
第一,讓運動變成一件愉快的事。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運動最好能夠有同伴相隨,例如,兩人同行散步就比一人獨行來得有趣。若計畫上健身房,那參加一些課程會比單獨運動讓你更有動力,像有氧運動或瑜伽等課程都不錯。你可以把健身視作一個特別的活動,並事先規劃運動完要享用什麼健康的餐點。記得保持運動的新鮮趣味感,否則你就不會想1週運動2次,更別提3次了。大部分人對快樂的定義就是要有朋友,所以你需要有同伴相隨才會覺得運動好玩。
第二,規律運動比偶爾為之來得有效。單節運動的效果不大;如果你常去健身房,就會發現的確是如此。請跳上離你最近的跑步機,跑個1.6公里,然後喘口氣,按下控制鍵,看看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沒錯,你大概只消耗了100卡的熱量,那還不到一份麥當勞薯條或一罐汽水熱量的一半。偶爾才做一次運動就像偶爾吃一頓健康餐一樣,對健康沒什麼太大的幫助。想要增進健康,一定要將運動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要規律運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運動的效果不能持續很久,要能固定每天或每2天就快走或騎單車1次,才能持續得到運動的好處。
壓力管理
壓力會使血糖上升——讓身體產生一種荷爾蒙,催促你選擇是要打擊敵人還是遁逃,不管面對的威脅是真是假,你都會因此感到緊張。如果我們面臨的威脅是侵略者或敵對部族,血糖升高幫助會很大,因為血液中增加的葡萄糖可以供給肌肉組織使用,這樣有助於逃跑或打仗。然而現今我們面臨的威脅通常是工作上的憂慮、金錢煩惱或是人際關係問題,血糖升高對這些情形並沒有幫助,但是壓力仍然使我們緊張,依舊會提高血糖。此外,壓力也會打亂你的正常飲食和干擾睡眠。
如果壓力只是暫時性的,你會發現血糖很快就回復正常。若是持續感受到壓力,請尋求協助。靜坐和瑜伽等等其他技巧能幫助你處理壓力。假如問題比較嚴重,像憂鬱症或長期性焦慮,請不要逞強,務必找一位合格的心理醫師為你進行適當的治療。
掌握壓力並不意味著放棄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控制壓力代表的是找尋方法全面享受人生,但是不放任壓力肆虐。健康的放鬆方式有很多,像靜坐、瑜伽,甚至簡易的呼吸運動皆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