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汽水不發胖?研究:代糖會欺騙大腦,讓你愈喝愈想吃東西

現代人普遍都認知到太多糖分對身體的影響,加上以纖瘦為主流的審美觀,廠商於是開發出各種無糖汽水、零卡汽水等等,讓不少人認為這些飲料比較健康,也不必擔心導致肥胖問題。然而,事實絕非如此。

錯把口渴當肚子餓

許多人認為湯品、飲料可以取代身體的水分需求,因為這些食物含有水分。把所有液體與人體所需求的水分畫上等號,其實是錯誤的認知,這還導致人們分辨不出乾渴的感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從汽水等飲料喝到足夠的「水」,所以將乾渴感誤認為是飢餓感而進食,結果吃下超過身體所需的食物量,導致體重上升。

無糖卻更胖、病上身

1980年代早期,飲料產業引進了阿斯巴甜這種人工甘味劑,其甜味是糖的180倍,而且不含任何卡路里,以糖分的安全替代品受到FDA認可,具有廣泛用途。

事實上,阿斯巴甜並沒有你想像中的安全!

有毒

它在腸道中會轉換成兩種神經傳導物胺基酸——天冬胺酸與苯丙胺酸,以及甲醇/甲醛──會對人體產生毒砉。據稱肝臟能使甲醇轉變為無毒,但你知我知,那只是用來掃除反對聲浪的說法,就是為了讓含阿斯巴甜的加工食品得以商業化。

讓你吃更多

對於大腦來說,嚐到甜味代表有新能量進入身體,因此,當甜味刺激舌頭,大腦會驅使肝臟準備接受新的外來能量——糖分,因而停止從身體的「庫存」(脂肪或蛋白質)製作能量,而開始儲存血液中循環的代謝燃料。當身體對阿斯巴甜的甜味產生反應,卻得不到預期中伴隨而來的熱量時,便會驅使我們尋找其他熱量來源,帶來進食的欲望。

科學家布蘭德爾與希爾證實,不含養分的甘味劑——尤其是阿斯巴甜,會促進食欲並增加短期食物攝取量,他們指出:「與攝取葡萄糖的對照組相比,攝取阿斯巴甜的自願受試者仍保有飢餓感,殘存的飢餓感會導致食物攝取量增加。」

提高患病風險

利用人工甘味劑錯誤的刺激神經末梢,使身體誤以為獲得能量供給,不只會導致體重增加,還有更嚴重的後果:這些化學物質會刺激神經系統,並使神經系統所引導的身體生理機能持續擺盪。

研究顯示,某些神經系統上具有大量的天冬胺酸受器,而這些神經系統的產物同時也刺激了生殖器官與乳腺。在沒有懷孕相關因素時持續刺激乳腺,可能與女性的乳癌罹患率攀升脫不了關係——泌乳素荷爾蒙在此作用中可能也扮演重要角色。

羅伯特醫生分析出由阿斯巴甜所導致的幾種健康問題,並稱之為「阿斯巴甜疾病」,他將頭痛、暈眩、意識混亂、記憶喪失、阿茲海默症、癲癇、失眠、慢性疲勞、低血糖、關節疼痛等健康問題,歸類為可能由阿斯巴甜導致的可重現性疾病(指不同條件下得到相同結果的機會,意即阿斯巴甜在不同個體上都會引起差不多的症狀)。

人體具有許多代表水分短缺的表徵,身體在這些時候只需要水分,如果我們頻繁地以人工增味液體取代身體的水分需求,只會讓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因此,長期並持續飲用汽水——尤其是無糖可樂,應該被視為導致我們社會中某些嚴重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整理摘自/《多喝水的療癒聖經》

加入好友

書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