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
如果你接受了一個想法,堅信那個想法是真實的,它對你的影響就會像催眠師對被催眠者說的話一樣。
自我形象心理學的目的並不是要創造一個萬能、自負、自私、妄自尊大的虛構自我,那是既不恰當又不實際的低級形象。我們的目的是要發掘真正的自我,使我們的心理形象更符合我們的目標。然而,只要是心理學家都知道,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低估了自己,看輕自己、妄自菲薄。
心理治療師暨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艾佛瑞‧阿德勒博士小時候的算術不好,他的老師最後深信他是數學白痴,於是老師告訴家長這個事實,並且叫他們對他不要有太多期望,而他們也相信了。阿德勒順從地接受了他們對他的評價,他在算術方面的成績證實了他們是對的,然而有一天,他腦海裡突然閃現如何解決老師寫在黑板上問題的方法,而當時在場的學生當中沒有一個能夠解答。他舉手想要回答,卻被老師和全班同學譏笑,於是他感到氣憤,大步走向黑板解題,結果讓眾人大為驚奇。他終於了解自己是可以懂得算術的,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新的信心,然後變成數學資優生。
阿德勒曾經在錯誤的信念下對自己做了催眠,我不是在做比喻,而是說他確實、真正的被催眠了。你是怎麼得到那個信念或它是打哪兒來的,絲毫不重要!你也許從未遇到過任何專業的催眠師,也許從未正式被催眠過,但是如果你接受了一個想法──來自於你自己、老師、父母、朋友、廣告或任何其他來源──更甚者,如果你堅信那個想法是真實的,它對你產生的影響就會像催眠師對被催眠者所說的話一樣。
科學研究已證實,阿德勒博士的經驗並不是「百萬分之一」,而是幾乎所有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典型經驗。
自我形象心理學的先驅之一──普瑞史考特‧賴奇,是一名老師。他認為,假如有一名學生在某項學科上有學習困難,原因可能是(那名學生自認為)那個科目不適合他;賴奇相信,如果能改變那名學生的自我觀感,他對該科目的態度也會跟著改變──如果他能受到誘導而改變對自己的定義,他的學習能力也會有所改變。事實證明確實如此:
*有一名學生拼錯單字的比率是55%,不及格的科目總共多達一般人一整年的學分,但是他後來卻成為學校裡最厲害的拼字高手,次年所有科目的平均分數是91分。
*一名男孩因為成績不佳而從大學輟學,後來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而且成為成績全A的學生。
*一名女孩的拉丁文被當掉四次,在接受學校輔導員的指導之後,以84分的成績結業。
*一名男孩被考試中心告知他沒有學習英文的天分,後來榮獲下學年的文學獎提名表揚。
這些學生的問題並不在於他們太笨或缺乏基本的學習能力,而是不恰當的自我形象(「我沒有數學頭腦」、「我就是天生的拼字智障」)──他們「認同」自己的錯誤與失敗。他們不會說:「我考得不理想。」(根據事實描述)而會說:「我是個失敗者。」他們不是說:「我考不及格。」而是說:「我被當掉了。」
然而事實上,我們許多人都比自己所了解的更好、更有智慧、更堅強、更能幹。創造新的良好自我形象,並不等於創造新能力、新才幹、新力量,而是釋放與利用它們──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性格,但不能改變我們的基本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