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摘自/《祕典卡巴萊恩》
一切都是流動的,有進有出;
所有事物都有其潮汐,凡事有起有落;
鐘擺式的律動存在於所有事物中,
向左和向右的擺幅一致,兩邊的律動相互補償。
《卡巴萊恩》
一切事物在物質、心智或精神層級的兩極之間,都展現出可測量的運動、有來有往、流入湧出、來回擺動、像鐘擺式的運動、潮汐般的起落、漲潮退潮。
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有進就有退,有起就有落。這個道理存在於宇宙、星球、世界、人類、動物、心智、能量和物質中,這個定律展現在世界的創造與毀滅、國家的興起與衰亡、萬物的生與死,以及人類的精神狀態上。
此法則展現於人類的心智活動中並產生影響力,造成我們在自己身上可發現到的一堆情緒、感覺,以及其他苦惱和困惑等心智的變化。
大部分的人都是心情、感覺與情緒的動物,
幾乎從不展現出對自己的控制力……
如果你停下來思考一下,便會了解這些律動是如何在你生命中對你產生影響力:一時激情之後,隨之而來的是相對的沮喪感和心情;一時奮勇的心情之後,隨之而來是同等的恐懼感──感情的潮汐在你心中起伏,但你從不曾想過是心智上的原因或理由。
你得要了解這種運作,才能得到情緒律動循環的智慧之鑰,然後更了解自己,進而避免受情緒潮汐的擺布而隨波逐流──沒錯,你是有機會避開它的牽制的!方法是:將自己提升到較高的層級,藉此避開表現於較低層級中的律動鐘擺。
換言之,鐘擺的律動發生於無意識層級,有意識的層級不會受其影響,赫米斯的研究者稱之為中和定律。將自我提升到超越無意識層級心智活動的振動頻率之上,使得鐘擺的負面擺盪不會表現於意識之中,如此才能不受到影響──這就像把自己的高度提升到超越某件事物之上,讓它從你下方通過一樣。
縱情享樂的人容易遭受極大的痛苦,
幾乎感受不到痛苦的人也幾乎感受不到快樂!
律動循環法則的運作還包括另一個特色:補償定律──即《卡巴萊恩》提到:「向左和向右的擺幅一致,兩邊的律動相互補償。」
這樣的定律同樣支配著人的心智狀態。縱情享樂的人容易遭受極大的痛苦,幾乎感受不到痛苦的人,也幾乎感受不到快樂。有些人的性情能夠感受喜悅的程度較少,那麼他所感受到痛苦的程度也較少;有些人的性情能夠感受到極樂的喜悅,那麼他所感受到的痛苦也極深刻──其中的規則是,每個人能容納的痛苦和喜悅是相互平衡的。
快樂,
是人此生稍早或前世痛苦的補償……
此外,一個人能夠享受某種程度的歡樂之前,他的鐘擺必定曾經向這種情感的反方向有過同樣幅度的擺動。
然而,在這方面,赫米斯的研究者認為,負面感受是發生於正面感受之前的,也就是說,在體驗過某種程度的愉悅之後,不見得就一定要體驗相等程度的痛苦當做「代價」;相反的,這份快樂是根據補償定律而產生的回盪,是一個人此生稍早或是前世所體驗到的痛苦的補償。
你必須為自己所擁有或缺乏的任何事物「付出代價」!
補償定律在世間男女的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一個人通常要為他所擁有或缺乏的任何事物「付出代價」,假如他擁有一件東西,他便缺乏另一件以達成平衡,沒有人能夠在「同一時間」「魚與熊掌兼得」。 一切都有其歡喜與討厭的一面;一個人有所得,則必以其所失做為代價;富者之財富遠勝於貧者,而貧者所擁有的往往乃富者所不能及。有的富翁喜好饗宴,財富雖為他帶來滿桌佳餚,但本人卻缺乏享用的胃口,他反倒羨慕勞工的好胃口;勞工雖無富人之財力及喜好,但能從粗茶淡飯中獲得比富人更多的喜悅──儘管富人並非食不下嚥或食欲不振,而是因為他們的欲望、習慣和喜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