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第一本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
一個人對自己的外表有自信,打扮得體面,他的自我、人生態度,的確可能會因此而受到影響──美麗並不是膚淺的,人人都可能由外而內影響自己的內心。
因此,對於一個先天基因缺陷的殘障者或因車禍而遭受顏面重創的人來說,整形手術似乎確實可以施展魔法──事實上,所有精神官能症、鬱悶、失敗、恐懼、焦慮和缺乏自信,是有可能靠綜合整形手術移除全身上下缺陷而改善。
照這樣來說,擁有正常或可接受的長相的人,都應該能夠開心、高興、自信、無憂無慮──但我們太清楚,這不是真的。我知道有太多人找上整形診所要求拉皮,只是單純為了治療自以為的醜陋:有些35或45歲左右的女性,深信自己看起來老了,即使她們的外表十分「正常」,而其中許多人往往長得很迷人;有些女孩相信自己很醜,只因為她們的嘴唇、鼻子或胸圍比不上時下引領風騷的電影女王……。
這類想像的醜陋其實不罕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男女合校大學中的女生,有90%不滿意自己的外表,若正常與普通是一種標準,很顯然不可能有90%的人都外表異常、異樣或缺陷。
這些人的反應就好像是真的遭到毀容似的,他們產生相同的恐懼與焦慮感。他們實際過生活的能力,被同樣的心理障礙所阻擋、堵塞,他們的疤痕是心理上與情緒性、而非生理上的,並且一直在耗損自己的信心。
這些人對自己外表的不滿,並不來自於事實或經驗,而是來自我們對事實的推論或對經驗的評估。舉例來說,我是差勁的舉重者和差勁的舞者,這是事實,但這並不會讓我變成一個差勁的人;保羅‧安德森和亞瑟‧莫瑞沒有執行外科手術的能力,這個事實讓他們成為「差勁的外科醫生」,但不會變成「差勁的人」──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完全取決於用的是「什麼」標準和「誰的」標準。
這種不滿足──甚至說是自卑感──的由來只有一個原因:我們並非依據我們自己的、而是依據別人的標準或常態來評價自己、評估自己,因為我們認為、相信、假定自己應該達到別人的標準,所以我們會覺得自己很糟糕、是二流的,然後推論說是自己的問題。在這個荒唐的推理過程中,下一個「合邏輯」的推論結果就是,我們不配,我們不配成功和快樂,沒有適當的地方讓我們充分表現自己任何的能力和天分。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允許自己被從頭錯到尾的想法──「我應該要像什麼什麼一樣」或「我應該像每個人一樣」──所催眠。第二種想法的荒謬性,在分析之下是可一眼看穿的,因為事實上並沒有「每個人」一致適用的固定標準。每個人包含了不同的個體,沒有任何兩個人是相同的。
你必須要知道一個關於「你」的真相是:
你並不「低劣」。你也不「優越」。你就是「你」。
除了外貌,在人格方面,你同樣應該知道這個真相──
「你」並不是一個用來和其他人比較的人格,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跟你一樣,或跟你的獨特性一樣。你是一個個體,你是獨一無二的。你並不「像」任何人,也不可能變得「像」任何人一樣,你不「應該要」像任何人,也沒任何人「應該要」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