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靈修訓體與瑜伽的精采對話》
許多人都需要藉由訓練觀察身體(動),進而捕捉覺知到心念(靜)的流動,久而久之,不僅能夠控制身體,也能掌握心的脈動;心才是身體與人生真正的主人──瑜伽修練就是這種修行方式的一種。
瑜伽不談論改命、補運,卻也在練習瑜伽時一點一滴在重組未來的人生藍圖,然而,這只是進入瑜伽世界的第一步。
從「拜日式」直觀靜與動之間的共存能量
在泰國希瓦南達瑜伽導師班的最後一週,按照慣例,印度瑜伽老師在早晨的體位法訓練中會帶領學員做二至三回禮敬太陽的傳統拜日式(拜日式更多的分享介紹見《靈修訓體與瑜伽的精采對話》),然而這一次,在三回拜日式結束後,助教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五遍……十遍……
我暗暗猜想,助教應該會停在二十一遍,沒想到,二十一遍過去了,助教依然沒有放慢速度,體力與速度早已經跟不上,助教的口令卻比平常更加快了n倍:「exhale、inhale、exhale、inhale……」
超過二十一遍後,我已經不想去想之後還要再做幾次才能停止,我的體能完全瀕臨臨界點,內心轉折相當複雜,疑惑、期待、失落、憤怒……助教不按牌理出牌的教學,瞬間擾亂了我平靜的心,勾引出內心的魔性,心中幾度跑出魔聲怒吼著:「你到底夠了沒,老子不想做了!」我看見一股非常強盛的怒火正在體內蠢蠢欲動,我的理性拉扯著快滿到脖子的怒火,有幾度根本想要直接躺平,不想再理會助教的口令,然而幾次深呼吸後,我還是再次跟上口令。
在那一次一再重複操練太陽拜日式的過程中,我隱約間「看見」動與靜之間的能量在運作。
我的身體、靈魂、覺知似乎被太陽拜日式分離了──我的身體正在操練,我的覺知完全進入到寧靜之境,而靈魂正處於兩者之間的交界。此時,我心中萌生了幾個念頭──我在做什麼?我是誰?誰又在動呢?
我放下一切感官、情緒,完全放空進入寧靜狀態,彷彿死亡而脫離世俗似的。就在這瞬間,全身的怒火瓦解了,我體悟到動與靜並存於心。誰綑綁你的心?誰約束你的行為?一切都是心所幻化。
這念頭升起後,呼吸、靈魂、意識便完全進入靜的狀態,我看見太陽拜日式與宇宙之間的融合能量。我的身體隨著助教的口令,做著它應該有的行為,直到結束。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動,你不可能不行動,而瑜伽教導了我一個深層的人生哲學:人必須學會在生活的一切行為當中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潛藏在動靜中的能量──合一
《薄伽梵歌》第三篇中說,人不可能用不行動來達到人生完美臻至,更不能不做任何事情──因為世界的法則就是一場不停的運作。大地、空氣、植物、天氣……每天都不停地運作著,身為人,豈能沒有行為?我們所要超越的是,在行動中不帶傷害他人、自己及世間萬物的私欲;我們必須在動中保持靜,不帶強迫他人、傷害他人的私欲,就只是去做。
修練瑜伽有一層更深度的意含:降伏與駕馭身心的種種不善心性。《薄伽梵歌》說:「誰能夠在活動中直觀靜,在靜態中看見動,如此便是智慧,儘管他在世間仍有作為,但他已經處在全然的超脫中。」
在人眼中,靜與動就是兩個迥然不同的事物──就像天與地、黑與白,然而,千年前的《薄伽梵歌》談論的動與靜,與老子的陰陽學說有著異曲同工的核心思想。動不只是躁動與急進,它有著容易覺察與捕捉的意思;靜不完全指止靜,而是不易觀照的現象──肢體的流動永遠緊繫著心念,你可以分別將它們當成外在(動)與內在(靜)的表現。訓練自己的感覺能夠時時刻刻在任何一境感受到另一境的能量,這就是合一;合一並不是跟誰做任何事物連結、融合,在當下的動或靜中,感受另一種潛藏的能量,就是合一。如此長久下來,心會變得愈來愈寬闊,接納更多不同於己見的觀點。